主要是由于它影响着电镀电流在零件表面上分布的均匀性。在零件上的边棱部位、孔口部位是电流比较集中的部位,这些部位分布的电镀电流可能要比其他表面高很多倍,而在深凹的表面上,如孔的内表面、内螺纹表面,往往不使用辅助阳极是很难引入电镀电流的。由此可见,在形状复杂的零件表面上电镀,各部位表面上的镀层厚度必然差异很大,即使采用分散能力、覆盖能力都非常好的镀液进行电镀,有时候也很难克服形状复杂所造成的影响。
形状复杂的零件在进行化学镀、化学转化膜处理时,虽然形状对镀覆层厚度不均匀性的影响减少了,但是处于型腔内或深凹部位的溶液,难以与槽中的主体溶液进行交换,使界面处的溶液及时得到更新,以及这些部位的表面在与溶液进行化学反应时,产生的气体因不易排出而形成“气袋”,常会对镀覆层的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此外,形状复杂的零件还很容易兜溶液,将溶液在工序间带来带去,造成溶液的交叉污染。因此,有必要要求在零件上不影响外观和使用的部位留出便于溶液、气体的流动、排泄的工艺孔。
重量很轻的薄片零件进行镀覆处理时,难度也是很大的,因为薄片零件置于滚筒中或放在篮子里进行处理时,很容易相互吸在一起,阻碍了正常的镀覆或转化膜处理。
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零件,它的每一个表面都被认为是工作表面,几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可用来作为夹具的装夹点,使电镀发生困难,这就需要与零件的设计方协商装夹的位置。
以上是德鸿表面处理公司小编为大家介绍的零件形状对电镀质量的影响
电镀件:超70%的质量问题,竟然都与它有关!如除油不干净时,镀层会产生起泡、起皮、发花等缺陷;水洗不干净,则镀层会形成斑点、污渍等疵病。温度是关键:
电镀后的镀件,在干燥前采用热水烫洗。
提高镀件的温度,可使镀件脱水速度加快,有效防止水迹或水斑的形成。对于镀镍零件,还可以有效防止黄点(锈点)的产生。
镀锌钝化后的零件应采用不超过 60 °C 的温水进行清洗。
如温度过高,刚刚形成的钝化膜容易破损,并且钝化后的零件膜薄色浅,耐蚀性差;温度过低,则不利于将零件彻底清洗干净。
因此,镀锌后的零件应选用温度适宜的温水烫洗,这样不但清洗得更干净,而且可使膜层封孔,大大提高膜层的耐蚀性能。
对于有砂眼或细小盲孔的零件,应采用冷热水交替的方式进行清洗,这样有利于提高水对砂眼等处的渗透,使这些部位的溶液与清洗水进行充分交换,使砂眼内部的溶液全部流出。
交替清洗的时间和次数,视零件尺寸、盲孔(砂眼)大小及深浅来决定:零件大,盲孔小而深,清洗时间长,次数多;反之,则时间短,次数少。
电镀件:超70%的质量问题,竟然都与它有关!
1 清洗抖动不能少
不论镀件是采用挂具清洗,还是采用篮筐清洗,镀件进入水槽后要上下、左右、前后抖动(或摆动),增加镀件与清洗水的接触机会。
另外,镀件在抖动时,与清洗水产生相对运动,镀件表面的残留液体或脏物在相对运动产生的机械力下剥离。抖动还可以增强布
朗运动,增大镀件表面残留液体与清洗水之间的扩散速度,使清洗水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全取代残留液体,覆盖镀件整个表面。
2 清洗挂钩不能缺
如清洗过程中只清洗镀件,挂钩部位得不到充分清洗,在转入下道工序、卸挂、干燥时,挂具上携带的溶液或污物会掉入下道工序的镀槽内或零件表面,造成镀液污染,引起镀层发花、出现斑点,或在零件上表面产生堆积、起泡等缺陷。
挂钩不干净还会影响其与阴极杠的导电性能。因此,应将零件、挂具连同挂钩一起清洗,如挂具过高不能浸入液面以下,则可用水龙头冲洗或用手淋洗未浸入的部位,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